一、专业医疗团队:全程监护,应对突发
人员配置:长途救护车配备医生、护士及急救专员,均经过专业培训,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职责分工
医生:负责评估患者病情,制定转运中的医疗干预方案(如调整药物剂量、实施急救操作)。
护士:实时监测生命体征(心率、血压、血氧等),记录数据并反馈给医生,同时管理急救设备。
急救专员:协助操作设备、固定患者体位,并处理车辆行驶中的突发情况(如颠簸、急刹)。
基础设备
心电监护仪:持续监测心电图、心率、血压,异常数据自动报警。
呼吸机: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机械通气支持,支持无创/有创模式切换。
除颤器:应对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,配备儿童/成人双模式。
氧气瓶:提供高流量氧气,确保转运中患者血氧饱和度≥95%。
特殊设备
便携式超声仪:快速评估胸腔积液、腹腔出血等病情变化。
微量注射泵:精准控制药物输注速度(如血管活性药物、镇痛药)。
移动担架:配备防滑固定带,减少转运中患者移动风险。
三、个性化转运方案:因病制宜,灵活调整
病情分级管理
一级患者(危重):需持续心电监护、呼吸机支持,配备2名医护人员全程陪护。
二级患者(稳定):定期监测生命体征,配备1名医护人员及基础急救设备。
三级患者(康复期):仅需基础监护,可由家属陪同,医护人员定期巡查。
路线规划优化
避开拥堵路段:通过实时交通信息平台(如高德、百度地图)选择最优路线,缩短转运时间。
备用路线预案:针对可能出现的封路、事故等情况,提前规划2-3条替代路线。
服务区停靠点:每2-3小时安排短暂停靠,检查设备状态、患者体位及排泄需求。